軋輥的壽命主要取決于軋輥的內在性能和工作受力,內在性能包括強度和硬度等方面。要使軋輥具有足夠的強度,主要從軋輥材料方面來考慮;硬度通常是指軋輥工作表面的硬度,它決定軋輥的耐磨性,在適當的程度上也決定軋輥的使用壽命,通過合理的材料選用和熱處理方式可以滿足軋輥的硬度要求。
冷軋輥在工作過程中要承受很大的軋制壓力,加上軋件的焊縫、夾雜、邊裂等問題,容易導致瞬間高溫,使工作輥受到強烈熱沖擊造成裂紋、粘輥甚至剝落而報廢。因此,冷軋輥要有抵抗因彎曲、扭轉、剪切應力引起的開裂和剝落的能力,同時也要有高的耐磨性、接觸疲勞強度、斷裂韌性和熱沖擊強度等。
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國內外開始研究使用鉻含量在3%~5%的深淬硬層冷軋工作輥鋼。3%鉻冷軋輥不需重淬,且有效淬硬層深度可達到25~30mm,5%Cr冷軋輥有效淬硬層深度則達到40mm,其耐磨性和抗事故性能也有顯著提高。在這一階段,國內試制了9Cr3MoV鋼,國外一些制造廠也先后開發推廣了深淬硬層冷軋輥,如美國的3.25%Cr鋼和5%Cr鋼,日本的KantocRP53、FH13、MnMC3和MC5等。這些鋼都采用高碳高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但軋輥淬硬表面脆性大,接觸疲勞壽命低,質量不穩定。
為提高淬硬層深及接觸疲勞壽命,降低淬硬層脆性及過熱敏感性,同時也為滿足軋件對冷軋工作輥力學性能和使用性能的進一步要求,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國外軋輥生產廠對5%Cr冷軋輥鋼進行了化學成分的優化工作,主要是在5%Cr鋼中增加鉬、釩的含量或加入鈦、鎳等元素。添加0.1%左右鈦的5%Cr鋼軋輥中,鈦以碳氮化合物(TiCN)形式在基體中微細析出,經過摩擦損耗后TiCN脫落,在軋輥表面形成劃痕,使適度的粗度再生。在鍍錫板軋機的實際操作中,有效利用粗糙度降低小的優點,從軋制初期就可高速軋制。
在最終熱處理過程中,對軋輥鋼的淬火和加熱限制在奧氏體中含碳量不超過0.6%的程度,然后進行盡可能強烈的冷卻,這樣就可以得到較深的淬硬層。此時,軋輥的淬硬層組織除隱針馬氏體(以板條為主)外,尚有約4%的碳化物和10%左右的殘留奧氏體。軋輥的表面硬度(包括殘余壓應力的影響)約為HS(D)95~99。
最后,用低溫回火將軋輥表面硬度調整到規定值,低溫回火越充分,硬度偏低時韌性越好,抗熱裂能力越高。鉬、釩含量的增加導致淬火后鋼中含有較多的殘余奧氏體,回火后大部分又轉變為新馬氏體,這樣就有助于提高軋輥硬度,增強耐磨性并降低磨損面粗糙度。
冷軋輥的發展方向將是在進一步提高強度硬度和淬硬層深度的同時,保證韌性。大型冷軋工作輥將普遍采用含釩、銑、鎳等元素的改進型5%Cr鋼制造。為提高材料的淬透性,Cr的含量將進一步增加,如8%~10%Cr及更高鉻的鍛鋼已開始用于實際生產,但含Cr量的增加會導致較差的韌性,因此需要適當平衡C和Cr含量,在較低的溫度下淬火獲得所需要的冷軋輥硬度,從而減少軋輥的斷裂和降低其斷裂敏感性。另外,隨著鍛件制造技術的進一步完善,高鉻鋼工作輥將更多地應用于大型冷連軋機。5%Cr及其含釩的改進型鋼廣泛用于大型支承輥鍛件,高鉻含量的大型鍛鋼支承輥進入實用階段。大型冷軋工作輥要求采用電渣重熔錠鍛制,而大型支承輥鍛件用鋼則被廣泛采用鋼包精煉并真空除氣的冶鑄工藝生產,鋼水的純凈度均達到較高水平。
總之,合理選材及采用合適的熱處理方式高質量地制造軋輥,可以節約大量的輥材,降低軋鋼生產成本,同時提高軋輥的質量和產量。因此,應重視軋輥選材的新動向,從軋鋼的實際條件出發.開發軋輥的新材質,提高軋輥的制造質量。